163男人

奥迪activesphere概念车的任务线,得到了就回不去

在新能源汽车时代,“豪华”的定义正在发生转变。这让豪华品牌花费几十年营造的概念和品牌内涵,都到了必须要注入新内容的时候。消费者、市场和跨国品牌运营方,都在进行摸索。后者正竭尽全力,试图重新赢得“定义权”,重新界定“豪华边界”,并重新巩固消费者的青睐。只有理解这样的目标,才能对奥迪不遗余力地推动sphere系列概念车,感到毫不意外。

主任务作业很难

年初发布的第四款该系列概念车activesphere,6月8日第一次登陆中国,亮相“设计上海”。为此,奥迪做足了铺垫戏份,其目的绝不在于卖车(毕竟尚未量产、连价格都没有的概念车),而在于重塑新时期奥迪品牌的形象。

只要一提到“重塑”、“重新”,就知道“豪华”这块牌子,已经被中国品牌侵蚀了不少地盘。如何迎接挑战,奥迪打算在产品性能之外大做文章,那就是设计感和空间定义。设计感是一切概念车所必须实现初始任务,即给受众以“未熟知”的印象。因此适度的夸张和非常规路线,其实是必须的。

对于所有豪华品牌而言(不只是BBA),中国市场是非常拧巴的存在。一方面因为中国是很多豪华品牌(包含奥迪)的第一大单一市场,即最重要的市场,必须在这里验证成功,和消费者“对表”。另一方面,中国市场上,消费者的认知差异巨大,有少数人已经上升到愉悦自己、从体验中评判品牌溢价(就是昂贵的价格值不值);另一部分消费者则沉迷于社交价值,就是熟人圈投来的赞许(哪怕只是预期)驱动购买欲望;还有一些消费者就看堆料诚意:真皮镀铬大屏大轮圈和四个排气筒。

这里面没有高下之分,要同时满足以上人群的诉求,足以令品牌设计部门心力交瘁。事实上,他们不断做出尝试,以期在堆料的基础上产生独特的、基于体验的调性。如此多元且相差巨大的要求,也只能给豪华车设计留出难度空前的作业。

产品逻辑很简单

豪车很少强调性能,但性能(也可以说是技术底蕴)一直是豪华品牌的“价值锚”。就像苹果强调品牌,售价比对手高一大截的前提,首先要在Soc跑分上甩开对手同样的差距。

到了豪华汽车品牌上,动力技术一直是行业顶流,发动机和传动技术由企业数十年研发改进积累。很难想象,一线豪华车企没有连续传承、持续领先的动力技术。

但是,在新能源时代,动力技术“走锚了”。零百加速、弹射起步、刹车距离、麋鹿测试,以及其背后的机械素质、底盘调教、车身控制这些机电一体化的知识积累,都已经充分扩散,并在新的维度上站在同一起跑线上(用算力+解决机械控制的)。在新能源时代,技术的打法是三电技术+算力+用户运营。这让传统豪华的品牌信仰动摇了。就像当年石英表发明了之后,瑞士人一度很慌一样。虽然机械表很快找到了除了“走时准”以外的品牌信仰理由,但车不一样,车首先是功能性的,如果性能不如人,就很难维持持续的信仰。

历史传承、品牌故事、氛围塑造、外观辨识度,其实都依托了“技术领先”作为逻辑基础。脱离了后者,一大堆围绕品牌的构建,虽不一定马上坍塌,不踏实是肯定的。

奥迪尝试过程中,给出的阶段性答案是产品、生态和体验,这也符合市场逻辑。豪华必然堆料、必然有高性能,但要以客户的感知(即五感)和感受(即头脑综合评估)的方式给出来,这样才有高级感和区隔度。至于用户运营和共创,听上去很好,奥迪也声称正在这么做。但至少目前,设计本身还是专业的人和部门在把握方向。客户提的意见可能会兑现(对于跨国品牌而言反馈链路太长,而且很难听到真实的中国市场声音),多数情况下只表明对客户的尊重。但就是名义上的尊重,也很重要。

“奥迪空间”能否实现软硬需求

产品层面,所有sphere概念车都基于奥迪的PPE电动平台。在 SSP平台被推迟后,PPE平台几乎成了奥迪大多数车型的唯一平台。800V快充,12个柱状模组,更具前瞻性的E-E架构,WLTP续航达到600公里以上,看上去性能没有短板。

activesphere系跨界设计(兼顾公路和越野)。极具辨识度的车内景象(取消B柱、车门对开),营造了一体化内部空间。车内预设了大量3D交互内容。而外形则继续突出奥迪一直推崇的科技感:数字化的灯光、肌肉弧度设计,以及浑然一体的、符合未来想象的外部轮廓。

根据奥迪的想法,当人从繁重的驾驶任务中不同程度地解脱出来(取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部署进程),会对空间有更高的要求。奥迪运用了AR技术,实现将虚拟和现实混合在一起的操作理念,即所谓“奥迪空间”。

车内头显初阶应用是明确的,即为展示更锐利的(超越人的感官极限)增强环境展示和路线预埋。还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定制。

这意味着驾驶和导航都以可视化方式进行,不是在某个屏幕的平面上,一如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——3D和可交互的。为了安全,头显以触碰来触发操作和展示。

这不是游戏。奥迪的意图,恐怕是打造个性化出行体验。与此匹配,activesphere采用了大量对比配色、垂直线条、阴影悬浮视效的运用。大量昂贵材质、音响设备、视觉元素和人体工学设计,恰好因应了五感需求。而空间感和视觉穿透感,则营造了疏离、科技、极简和洞悉信息的感觉。奥迪设计部门是称职的氛围组。

重点不是显示器、按钮、开关,它们都被隐藏起来,代之以品质的空间感受。就算在文明展开之后,人类对藏身之所也有苛刻的要求:尺度、温度、便利,隐秘,触摸质感,共同组成一种叫“安全感”的东西,这其实是硬需求。

与这么一整套复杂的体系相比,奥迪设计部门的高管(马克·莱驰特)所称的,activesphere意在打造家和工作场所之外的第三生活空间。听上去过于平常。这不怪他,在一大票新势力和孵化企业狂卷营销的氛围下,任何惊世骇俗的词汇,都有贬值的倾向。

在基础功能(位移和安全)、进阶功能(科技和品质体验)都得到满足之后,人们必然诉诸某种氛围的定调,以及兑现自我期许的满足感。很多人认为这些诉求很虚,但这的确是人在吃饱喝足之后可能产生的高阶意愿。其实现的成色,其实就决定了市场对豪华品牌的评判。一旦消费者的思考进入这个逻辑链路,也许就证明奥迪的探索有价值。

把功能性的基底之上,将产品与某种生活方式联系起来,是所有奢侈品的手段。而新能源时代对豪华品牌的最大改变,可能就是迫使后者逐渐“奢侈品化”。其实豪华品牌对此是比较抗拒的(意味着可能要丢掉入门级市场)。但同时,他们又都在拼命寻找新的价值锚,这其实就是逐渐走高端化路线。优雅闲适的新鲜体验是其中一条路径,寻找的过程当然很不优雅。

竞争力对比

购车帮帮忙

汽车黑科技

      
上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