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3男人

稻花“湘”里说丰年 “小田”如何变“大田”?看记者观察

湖南是全国水稻重要产区,进入9月,湖南2222万亩中稻开镰收割,农户正在进行秋收,从空中俯瞰,满眼金灿灿,丰收画卷在绿水青山中展开。然而这样山美水美的风景,对于过去不少地区的农户来说,却并不见得赏心悦目。

湖南以山地和丘陵地貌为主,田块“碎片化”现象普遍,导致耕作效率不高,机械化耕作受到限制,农民种田意愿下降,不少地方的田地出现抛荒现象。从2011年开始,湖南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,因地制宜进行土地平整,开展“小田”改“大田”示范,进行田块整治。

制定“抛荒清单” 不落下一块土地

娄底七山二水一分田,耕地细碎产量低,土地抛荒严重。为了能让每一块土地都能长出粮食,当地下功夫整治抛荒。利用卫星遥感和无人机测绘,将任务分区责任到人,逐村逐户逐丘排查,制定了精准的“抛荒清单”。制定好清单后,娄底以村为基本单元,将小丘农田列入土地平整范围,并实行高标准农田建设,完成土地平整、机耕道路建设。同时,由村委会牵头,将小丘田统一流转,以村委会名义与农业合作社或种粮大户签订统一流转协议。

“小田”改“大田”,不仅让老百姓米袋子鼓起来,钱袋子满起来,站在景区高处,稻田、青山、河流、村落交相辉映,美不胜收。

“小田”改“大田” 钱从哪里来?

在益阳沅江市草尾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片,青翠欲滴的禾苗在风中摇曳,散发着勃勃生机。很难想象,这块农田几年前却是当地农民最不想要的地块。据介绍当时这里都还是小田块,“里面的田埂、机耕道、排灌系统、水利系统都非常不方便,进水难,排水难”,一位种植户说。

小田块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作业,沅江市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智慧农业示范相结合,引进社会资本投入,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1000万元,整合财政资金500万元,撬动社会投资500万元,共计投入2000万元,在草尾镇上码头村建成智慧农业示范基地2000亩。

(总台记者 李艳君 高媛 娄底台 益阳台 涟源融媒 沅江融媒)

      
上一篇